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两个好人却没有好的婚姻?——张德芬

2016-03-18 张德芬 心方向心灵成长工作室
小兰说      在婚姻中,你到底需要的是什么,你又能了解对方需要什么吗?你和Ta都为对方而辛苦付出,但又无法满足彼此真正的需求,就此陷入到两个好人却无法在婚姻中得到幸福的怪相中。如何解?且看文。

作者张德芬,作家,台湾大学企管系毕业,担任台湾电视公司新闻记者/主播多年,2002年开始专心研修瑜伽以及各类心灵成长课程。


公众号:张德芬    ID:tefenchangpublic。


我的母亲是个很好的人,自小就看到她努力地维持一个家。


她总是在清晨五时起床,煮一锅热腾腾的稀饭给父亲吃,因为父亲胃不好,早餐只能吃稀饭。还要煮一锅干饭给孩子吃,因为孩子正在发育,需要吃干饭,上学一天才不会饿。


每星期,母亲会把榻榻米搬出去晒,晒出暖暖的太阳香。下午,母亲总是弯着腰,刷着锅子,我们家的锅子每一个都可以当镜子用。晚上,她蹲在地上擦地板,家里的地板比别人家的床头还干净。


然而在父亲的眼中,她却不是一个好伴侣,我成长的过程中,父亲不止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单,不被了解。我的父亲是个负责的好男人,他不抽烟、不喝酒,工作认真。他喜欢下棋、练书法,沉浸在古书的世界。他是个尽责的父亲,在孩子们眼中,他就像天一样大,保护我们、教育我们。


只是在母亲的眼中,他也不是一个好伴侣,我成长的过程中,经常看到母亲在院子的角落,暗暗地无声掉泪。父亲用语言,母亲用行动,表达了他们在婚姻中所面对的痛苦。而我一直在困惑中成长,我问自己:“两个好人为什么没有好的婚姻呢?”我长大后,进入婚姻,渐渐了解了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

在婚姻初期,我就像母亲一样,努力持家,努力地刷锅子、地板,认真地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。奇怪的是,我不快乐,看看我的先生,似乎也不快乐,我心中想,大概是地板不够干净,饭菜烧得不够好,于是我更努力擦地板,用心做饭,我们两个人还是不快乐。


直到有一天,我正忙着擦地板时,先生说:“老婆,来陪我听一下音乐。”我不悦地说:“没看到还有一大半的地方没有擦吗?”这句话一说出口,我呆住了,好熟悉的一句话,在我父亲母亲的婚姻中,母亲也经常这样对父亲说,我正在重演父母亲的婚姻,也重复他们在婚姻中的不快乐,有一些领悟出现在我的心中。


“你要的是什么呢?”我停下手边的工作,问着先生,想到我父亲,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,母亲刷锅子的时间都比陪他的时间长。不断地做家事,是母亲维持婚姻的方法,她用她的方法在爱父亲。我的领悟使我做了不一样的选择,停下手边的工作,坐到先生的身边,陪他听音乐,远远地看着地上擦地板的抹布,像是看着母亲的命运。


我问先生:“你需要什么呢?”


“我需要你陪我听听音乐,家里脏一点没关系呀!”先生说。


“我以为你需要家里干净,有人煮饭给你吃,有人为你洗衣服等。”


“那些都是次要的呀!”先生说,“我最希望你陪陪我。”这个结果实在令我大吃一惊,我们继续分享彼此的需要,才发现我们一直都用自己的方式在爱对方,而不是对方的方式。


自此以后,我列了一张先生的需要表,把它放在书桌前,他也列了一张我的需求表,放在他的书桌前。洋洋洒洒十几项的需求,有些项目比较容易做到,像是有空陪对方听音乐、有机会抱抱对方、每天早上kiss拜拜。有些项目比较难,像是“听我说话,不要给建议”。这是先生的需要。如果我给他建议,他说他会觉得自己像笨蛋,我想这真是男人的面子问题。


这对我实在是一条不容易学习的路,不过比擦地板要轻松多了,而我们在需求的满足中,婚姻也愈来愈有活力。在我累的时候,我就选择一些容易的项目做,像是“放一首放松音乐”,自己有力气的时候就规划“一次外地旅游”这样的事情。有趣的是,“到植物园散步”是我们的共同项目、共同需求,每次我们有争吵,去到植物园,总能安慰彼此的心灵。


问对方:“你要什么呢?”这句话开启了婚姻另一条幸福之路,两个好人终于走上幸福之路。


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好婚姻,只要方法用对,做“对方要的”而非自己“想给的”,好婚姻,绝对是可预期的。


【扩展阅读】

1、假性亲密关系,两个人的白日梦

2、付出感,是婚姻关系的坟墓——李雪

3、七种危险的爱情信条——武志红



心方向心灵成长工作室

倡导专业关怀 以爱引领成长


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咨询工作室

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实习成长摇篮


咨询热线:010-82359976

微信平台ID:newsoulvip

官网:www.bjnewsoul.com

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锦秋家园9号楼405



关注后回复以下 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:

书单 |恋爱 | 爱情 | 精神分析 | 催眠 | 意象对话 | 肛欲期 | 婚姻 | 亲子 | 抑郁症 | 死亡 | 拖延症 | 穷养富养 | 心理咨询 | 同性恋 | 共情 | 自闭症 | 焦虑| 分离焦虑 | 婴儿观察 | 危机干预 | 自杀 | 婆媳关系| 沙盘游戏 | 说服 | 全能自恋 | 个人体验 | 丁克| 隐形攻击 | 心理咨询设置 | 释梦 | 亲密关系 | 人际关系| 防御机制 | 强迫症 | 倾听 | 罗杰斯| 自恋 | 应激障碍 | 性教育 | 神经症 | 精神分裂| 边缘性人格| 心理剧 | 人格障碍 | 潜意识 | 俄狄浦斯| 强迫性重复 | 临终关怀 | 安全感 | 异地恋 |多重人格 | 断舍离| 分手 | 失眠 | 箱庭 | 假性自体 |神经症| 自我催眠 | 人际边界 | 沉默 | 缘分 | 性取向 | 实习 |咨询师| 更多关键词逐步更新中,回复“目录”可以查看所有文章

欢迎添加小兰微信号13810878403,获取更多心理学新鲜知识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